用责任守护红色热土 }+to'{ka0
中国石油在革命老区扶贫帮困工作综述 0Mx`MFjO
今年五一,在贵州遵义习水县的“农村淘宝”服务站里,前来网购的村民络绎不绝。一些村民还带来自家的土特产,准备通过服务站进行网上代销。 V{%Kz1MSZ
-=~\XiTV[
去年7月,在中国石油组织的电子商务培训班推动下,习水特色农产品与阿里巴巴“村淘”项目成功嫁接。“网货下乡、黔货出山”,电子商务的新风推动老区精准扶贫的开展。 ||GI~NBl
A_jPUwq;
从援建龙马公路到引入电子商务,习水县的脱贫之路成为中国石油精准帮扶革命老区的一个典型。从资金投入到资源整合再到能力建设,10年来,中国石油精准施策、精准推进,上百个援建项目在革命老区深深扎根。 o{4Btitq{
a7')^i:c\H
守护民生 真情畅通幸福路 0q@fhZse
p5B&:](
自然条件恶劣、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事业滞后,使革命老区成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。 KJD%Lt?/E
.KMsm8eZ
行路难、用水难、用电难、就医难,一个个大写的“难”字记录在中国石油帮扶老区的手册上。找对“穷根”,摸准路子,中国石油人与当地政府共同破解“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”的一道道难题。 d2! ag
N@"q!1
在江西横峰、贵州习水等地,总长度达70多公里的通村道路,见证着中国石油改善民生的心路历程。石油人在习水县醒民镇修建的“龙马石油路”,是一条长达17公里的水泥公路,改善了19个自然村寨2万余人的出行难和发展难问题。“没想到我在有生之年能走在水泥路上。”一名70多岁的老大娘动情地说。 X;Tv AsV
1Ay34{OKp
通村道路还有力地促进了革命老区经济发展。“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”是横峰县司铺乡道路的真实写照。2012年,中国石油出资为司铺乡建设8.5公里通村道路后,这条当地人口中的“幸福路”带动了特色农业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和运输,周边县区的2万多人从中受益。 *4f&sN~
V
(c*6_
与出行难相比,解决饮水、灌溉难更为紧迫。为了让村民喝上放心水,2012年至2014年,中国石油先后在河南范县白衣乡等地开展安全饮水工程,不仅3万余人的喝水问题陆续得到解决,高含氟和苦咸水造成的头发、牙齿病变问题也逐渐好转。在横峰县,中国石油出资援建的农田灌溉项目先后帮助4个行政村实现了涝能排、旱能灌。 I?Xj+2D
XVER>U'q
路通了,水活了,虽然硬件的改善深刻改变了老区的脱贫生态,但看病远、看病难、看病贵不仅困扰着当地群众,更让石油人心急如焚。石油人在范县、台前县援建中医院,数万名群众实现了“门前就医”;发挥自身医疗资源优势,组织医务人员巡诊,培训乡村医生。送医上门、送药入户……老区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。 AnbEh= -X
xe$-L<3<8A
时刻把革命老区人民放在心上,石油人改变的是村容乡貌,收获的是民情民心。 !gf2K!mw:
nMGCU~
融入老区 主动引领捧红特色经济 XGn+ A1ph
3+~
对于扶贫工作而言,虽然解决发展的瓶颈问题并不完全等同于脱贫致富,但能够为当地发展创造有利条件。坚持改善民生与促进可持续发展并举,中国石油积极融入老区经济社会建设,不断激发老区发展的内生动力。 S;i LF/;
}'BCCkJ
产业扶贫,精准扶贫的内涵更加凸显。多年的扶贫经历使中国石油深刻认识到,只有发挥好革命老区自身的资源优势,发展特色产业,才能真正加快致富脱困的步伐。 3ra)m$)
?lEu*^R
习酒是习水地区家喻户晓的特色产品。近年来由于习酒销量萎缩,生产高粱的粮户愁眉不展。中国石油结合自身产业链开展精准帮扶,在习水设加油站服务网点,帮助习酒免费进驻便利店。近几年,习酒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,粮户的脸上重新有了笑容。 jgzbJaam*
m]! -
资源禀赋是点,辐射带动成面。近年来,中国石油加大对重点革命老区的帮扶力度,实施上百个符合实际、长期受益的产业帮扶项目,发挥产业扶贫辐射带动作用,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,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,还促进了农民增收。 oQ{Jy|, K
&1Ex<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