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诗歌的修辞手中国 N3%XTSx1
古典诗词讲究意蕴含蓄、语言凝练,故诗人常借助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,创造意境,修辞手法的运当普遍的。今天我们先讲一部分,这部分是我们最常见的,也是最常用的。 *7Yf|\t6
J|BSrcq>Y;
1、夸张 是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,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,夸大或缩小事物形象或某种性质、程度,借以突出的某种特征,抒发作者某种强烈情感的修辞格式。这个大家要知道,夸张并不是夸大事物的特征,有时候还可以缩小事物的特征。 LX{? P
`.jr)X
千里莺啼绿映红,还有白发三千丈 { kS z
qw{vM6b[u
这些都是夸张的手法,千里莺啼,这个是绝对听不到的。同样白发也不可能有三千丈这么长。 K0|]BiA
ax7y?]o^
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、、、、这个也是夸张的手法。 w#r%g
^nm{)dAy
夸张还有时候会借助一些贴切的比喻,来具体的阐述某一主题。例如,元代无名氏的一篇作品,就是用了夸张的手法,讽刺了一个吝啬鬼。无名氏的《嘲贪汉》,一粒米针穿着吃,一文钱剪截着用。看儿女如衔泥燕,爱钱财似竞血蝇。无明夜攒金银,都做充饥画饼! iO=rL
_p
dyhWK@
有个故事,说的是苏轼和苏小妹互相说笑的。我给大家讲下。 i,wTr,jL
YsWjV.N,k
大家先看下,这样一首是诗: t_ pLM4-^
MFXHS*%i
去年一滴相思泪,至今流不到腮边。未出房门三五步,额头先到画堂前。 S4E{
Td`UR"#|
说,苏轼脸比较长,于是苏小妹开了个玩笑,说苏东坡“去年一滴相思泪,至今流不到腮边”这个就是用的夸张的手法。 6|!~KF: &
6?RO6MUQ
苏小妹的额头比较高,所以苏东坡就反击道:“未出亭前三五步,额头已至画堂前”这个也是用的夸张的手法。 >x}2~;KL
zfg,yz@
下面我们来介绍下,诗人在运用夸张手法的时候,两个主要运用方向。 ue!hl5od
/L'Q5 a]D
第一、诗人在描写时使用的夸张 。这个主要用在写景,叙事方面。主要有两种体现方式。 -'Ig<kV},
lVijNw55N
A、照形象描写 `
fnl(
(Jw3cX
例如 白发三千丈,又如:刚才我们说的千里莺啼句,也是的。三千尺这句也是,这个都是按照无题形象去描写的。 tT
}"bL=
StVt'j(E
B、就是客观意想描写和主观意会相结合的夸张 "-3UHhnLP
E*^ !gUGM
孔明庙前有老柏,柯如青铜根如石。霜皮溜雨四十围,黛色参天二千尺。…… }Qlcy>U
EdI]m,A
“四十围”粗的树直径相当于七尺,而树高却达到了“二千尺”,如此一来,这棵树岂不是太细长了吗?这么细的树,怎么可能有两千尺这么高哈。 )Q;LouG@
(S+15[c
其实,杜甫这里用的也是夸张的修辞手法,他是用“四十围”、“二千尺”这两个泛指的数字来形容古柏的又粗又高, !ZrjIaDr;%
1-7wC*NBKc
]9I@m
^ PS%}y
第二、夸张用在抒情上,也有两种常见的手法。 $>Ij
b
(#5,3
A、 明写,例如 试将海水添宫漏,共滴长门一夜长 (6:@6#PR1
)2p:n`8@
是说,宫漏接通了大海,永远也滴不完。 [9@IW%
.4YVS!?hPR
这样的例子很多 SOxK}B;r
{iq[s?G>(
答:这个是比喻的修辞手法,不是夸张。 `vxZpetWh
4YMrL9qLg%
又如 聂胜琼的 眼前泪共阶前雨,隔个窗儿滴到明 4|3KL9sd
p(_IIBq
这个也是夸张, -=\oLxWOp
.v~d?3(I 0
B、不明写,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夸张。如:“春风不度玉门关,”这样的,没有明写出夸张,但是一看就是夸张。 -Br*#@@55
Try]eksfj]
2、 设问 就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,故意先提出问题,自问自答。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,还能启发读者思考。其中问句是为了制造悬念,答句是为了别开生面,是美化、升华意境的需要。 =']}f:bH!
G#x3Kvi>
如杜牧的《清明》“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”,前一句发出疑问,使得读者浮想联翩,后句别出意境,让人眼前一亮,心胸豁然开朗,主题也得到了深化。类似的还有王勃的《腾王阁》“阁中帝子今何在?槛外长江空自流。” 崔颢的《黄鹤楼》“日暮乡关何处是,烟波江上使人愁”。 ]?JEIcnE
D8h8t J
提到设问,就不得不说下,反问。 }"g`74+2Af
i~zT1:1dx
反问: 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,且答案是唯一的,也是肯定的, 看是没有回答,其实是自问自答。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,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、强烈。 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,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。对于表达强烈感情十分合适。 ld[tty
|Yr~(ocI=
如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?” 'v['YA
mn,StV9
宴殊的《蝶恋花》“欲寄彩笺兼尺素,山长水阔知何处?” S[&wY |